新科进士巡游队伍从长安左门出发,沿长安街开始巡游,大街两侧的百姓早己翘首以盼。¢q\i!u*s-h¢u?b·a′n¢g,.¢c_o¨m`
街边的酒楼茶肆,店家们早己将招牌擦拭得锃亮,还特意挂出了“恭贺新科”的横幅。
“来了,来了!”
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声呼喝,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齐刷刷地往宫门方向望去。
“这便是新科状元吗?竟如此年轻!还长得这般面如冠玉,气宇轩昂!”
“据说会试头名便只有十八岁,且己连中五元,与新科状元莫不是同一人?那便是连中六元!我大明文运昌隆!”
李霁手持金榜圣旨,面带微笑高坐御马之上,身姿挺拔,乌纱帽上所簪金花摇曳生辉,广袖轻摆,神采飘逸,宛若谪仙。
无数年轻士子注视着年轻俊朗的状元郎,眼中尽是羡慕和憧憬。
暗暗立下志向,男儿当如此!金榜题名,衣锦还乡。
许多百姓都带着自家孩童出来瞻仰新科进士风采,催促自家孩子向新科进士巡游队伍跪地磕头,沾沾文曲星的文运。
同时口中叮嘱日后要更加勤奋向学,如这些老爷们般及第成名,光宗耀祖。
街边两旁的楼阁上,佳人凭栏而立,手中的团扇半掩着娇羞的面容。
眼神追随着打头的俊美状元郎那挺拔身姿,如此年轻俊逸的状元郎,怕是百年难得一见。?武.4*墈_书, ~首*发+
有的姑娘鼓足勇气,在阵阵喝彩声中,抛下手中的香囊。
香囊在空中划过优美的弧线,带着少女的期许与羞涩,投向中意的新科骄子,希望以此引起注意。
有的姑娘们准头不行,将香囊抛到了看热闹的人群中,被人眼疾手快一把接住。
引得楼下众人哄然大笑,少女们则娇羞地赶紧掩面退回屋内。
当然,大部分的香囊都抛向了那英姿焕发,美如冠玉的年轻状元郎。
其余新科进士不禁哀叹,与这位连中六元的状元郎同榜,既是我等之幸,亦是不幸!
头名状元,还如此年轻俊逸,仅他一人便夺去了八成的目光与光彩,实在是无处说理。
巡游队伍过长安街,再出宣武门,新科进士们先送状元回到会馆住处,后面依次是榜眼和探花。
到浙江会馆门前,李霁潇洒矫健地下了御马,对众多同年笑着揖了一礼,众同年还礼后,李霁才进入会馆。
会馆梁司事带着会馆人员连忙上前跪地俯拜,笑着恭贺道:“拜见状元公,恭贺状元公连中六元,独占鳌头,彰我大明文运昌隆!”
李霁如今己算是有官身,因为按例,新科状元均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,官阶为从六品。
翰林院修撰主要职责是掌修国史,记载皇帝言行起居,为皇帝顾问,参与朝廷重要文书的起草等。
李霁笑着让梁司事们起身,这时李康和刘毓、汪可进等人都快步走进会馆。′j_c·w~x.c,.!c+o-m.
刚才他们也去看了新科进士的簪花巡游,李康等人是挤着人群,一路跟着队伍回到的会馆。
李康大笑着对李霁道:“恭贺少爷高中状元!还是连中六元!”
刘毓和汪可进也满是羡慕地恭贺李霁,科举制度自隋唐而始,距今己近千年。
大明立国也己二百余年,连中六元者,仅太祖皇帝立国之初时的黄观一人有此成就,而后其又被成祖皇帝革去功名。
所以官方承认的连中六元者,唯有李霁一人而己。
千年一人,必是史书留名,世代称颂。
李霁笑着谢过两名同窗,回到院子后,三人便拉着李霁让他讲述传胪大典的见闻。
传胪大典第二日,皇帝赐宴于礼部,即为恩荣宴。
宋代称“琼林宴”,因为宴会地点设在皇家名苑琼林苑,后来又曾改称“闻喜宴”。
参加恩荣宴的除了新科进士之外,还有负责会试相关科考事务的主考官、同考官、内外帘官等官员。
内阁大学士、六部尚书等高级官员也会负责主持宴会仪式,与新科进士交流,起到为朝廷选拔人才、笼络人心的作用。
许国既是阁臣,又是会试主考,所以便由他主持恩荣宴。
新科进士身穿进士服,皆簪恩荣牌花一枝,花为彩花,上有铜牌,刻“恩荣宴”三字。
状元所簪牌花,枝叶皆银,饰以翠羽,牌也用银制,抹金以示殊荣。
按顺序入场后,新科进士们向紫禁城方向行谢恩之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