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康将里甲牌在门口悬挂好。
昨夜李霁就让李康又买了五十斤红糖,用来制作白糖。
虽然现在不缺银子,但毕竟答应过黄氏商行,每两个月至少送去十来斤白糖,现在还不够数。
现在还有半日功夫,李霁和李康就开始给红糖进行脱色。
刘妈妈因为是第一次参与制作白糖,便只让她负责烧火,主要看大概流程,李霁一边给她讲解。
刘妈妈认真地听着,李康不时地也能说几句,毕竟他己经算有了经验,熬糖浆的火候也很重要。
忙活完给红糖脱色,李霁提议晚饭出去吃,就当庆祝今天真正自立门户。
李康一听出去下馆子,高兴问道:“少爷,咱们是去墨香居吃吗?”
李霁笑着回道:“是去墨香居,我邀请了几名社学同窗参加后天的乔迁宴,答应给他们定墨香居最好的席面。要不是他们拉我去参加诗会,还拿不到那西百两酬谢,我也想跟他们多多交往。且定了席面,刘妈妈就不用太辛苦,象征性做一两个拿手菜烧烧锅就成。”
乔迁宴虽然定下席面,但是自己家里那天也要开火做一两个菜才像话。
这次刘妈妈没有反对,更没有心疼花销,笑道:“做菜倒不怎么辛苦,不过少爷既然邀请了社学同窗,我怕我这手艺,人家会吃不好,少爷是要和同窗多多亲近,多花些银钱也是值得的,少爷现在是一家之主,往后的路还长,少不得朋友同窗帮扶。”
刘妈妈是个很明事理的人,只要对李霁有好处,她便不心疼花费。
李康这时拍马屁道:“刘妈妈你的手艺也很好啊,跟墨香居的菜相比别有味道,到时乡邻和少爷的同窗们也会喜欢吃的。”
说实话,刘妈妈的做菜手艺还真不差,吃多了外面的饭菜,李霁反倒更喜欢吃她做的菜。
刘妈妈不好意思道:“康子,你净会打趣我这个老家伙,一提到吃,你嘴里就尽是漂亮话。”
这时李霁也笑道:“康子说得不错,刘妈妈你的手艺确实也很好,相信众乡邻和我那些同窗也一定喜欢,只不过到时要做好几桌的菜,你一个人做实在太过辛苦。”
刘妈妈知道李霁这是在心疼她,心里满是欣慰。
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不仅有了出息,还是个孝顺孩子,如何能不感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