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到了下午两点多,渔船缓缓慢了下来,靠进了一个河湾。′j\i¨n+g¨w_u\h·o,t¨e~l′.?c?o\m*这里有一个用原木修建的小码头,从这里上岸,就可以很快走到江北屯子。
路平安谢过了船老大和几个热情的知青,带着妹妹背着枪和大包小包的上了岸。
别看路平安有空间,该做的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,要不然,傻子都知道他有问题。
上了岸后,沿着江边儿路走了一小段儿距离,入眼到处都是林子了,还有一条小河和不少水泡子。
只不过此时正值春季,大河刚刚开封没多久,青草树叶刚刚露头,风景显得一般。
妹妹陆春妮儿倒是很感兴趣,她从小在城市里长大,没见过原始森林,也没怎么见过农村的风貌,看看这个挺新鲜,看看那个挺喜欢。一路上拉着李昊问来问去,各种路平安都预想不到的问题不断,就连晕船的症状也好了很多。
要说哪点儿不好,就是满是泥泞的泥巴路了。走着走着就得把鞋底的泥刮下来,要不然带着重重的泥巴,走起路来别提多费劲了。
好在距离不远,走了有将近二十分钟,几座掩映在林子里的木刻楞出现在远处的一个小山坡上。
再往前走就出了林子,一些还没翻耕的田地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山谷中,山坡上。¨第¨一/看¨书!徃? \已?发,布.罪?薪.漳*結+
这些地块不大,因地制宜,从高到低见缝插针,看起来还不少。
路平安领着妹妹进了屯子,刚进屯子口,几个黄狗汪汪叫着跑了过来。
它们也不往身上扑,就拦着路平安兄妹,不让他们靠近。
屯子里的人听到动静,一个微微有些驼背的老头出来赶开了狗子们。
"你俩孩子是谁啊?来俺们江北屯子走亲戚么?"
"不是的大爷,我是知青,跟支书通过信,要来咱们屯子落户的。"
"哦哦哦,想起来了,好像老三是说过这个事儿。
那你们跟俺来吧,我带你们去大队部,支书带着屯子里的人去水泡子里抓鱼了,这会儿没在。
你们先在那里休息一下吧,他们应该快回来了。"
屯子比较偏僻,没有通大路,平日里进城大都是走的水路,除了上游三公里外的林场工人,一般见不到外人。
一些爱凑热闹的老乡们听到动静后出门看,得知两人是过来长住的,纷纷围上来打招呼。
"孩子,你叫个啥?"
"路平安,这是我妹妹,路春妮儿。"
"你多大了?你妹妹多大了?"
"我十八,我妹妹十三。¢e~8¢z`w?.¢n.e~t^"
"为啥想着来我们屯子落户了?这地方这么偏……"
"你扛的枪是啥枪啊?咋还带着个望远镜?"
"你们是哪儿的啊?京城的?"
一群人七嘴八舌的,整个场面很是热闹,搞的路平安都不知道该先回答哪个了。
好在大队部不远,很快就到了,路平安终于松了一口气,哪知乡亲们一股脑的跟了进来,簇拥着两人唠嗑。
"平安啊,你会抽烟不?装袋烟给你抽呗?"
"小姑娘,喝水,你们啥时候开始动身的啊?吃饭没?"
有两个抱着孩子的大姐还给了小妹一些果干,请她尝尝。
热热闹闹的聊了一会儿,外出捕鱼的老乡们回来了,两辆驴车上装满了渔网、叉子、水桶等工具,以及大大小小的鱼。
支书刘老三安排人赶紧把鱼收拾出来,等过一会儿由会计挨家挨户的发下去,他自己急急忙忙的跑来大队部。
刘支书一看就是那种麻利人,他身穿一套洗的发白的旧军装,头戴军帽,挽着裤腿,鞋上脚上满是泥泞。
离老远刘支书就伸出了手:"是路平安同志吧?欢迎,欢迎啊,欢迎你来我们江北屯子安家落户。
我是江北屯子支书刘武中,家里排行老三,你叫我刘支书,刘老三,都行。"
"你好刘支书。"
"一路过来辛苦了吧?啥时间到的?"
"刚到没多久,大爷大娘都很热情,就把我们领来这边休息了。"
"哈哈哈,俺们屯子人都挺好,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花花肠子。
中午吃饭了没?俺们抓了不少鱼,晚上来我家,请你们兄妹吃开江鱼吧?算是给你们接风洗尘了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