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她

繁体版 简体版
进入她 > 大明青云路,从科举开始 > 第194章 神兵利器

第194章 神兵利器

李霁一行人于冬月初十回到平虏城,一路上萧如薰都是愁眉不展,不知该如何同下面的军士公布消息。*5*k?a_n+s¨h¢u~.^c?o^m~

平虏城设守御千户所,兵力配置标准为一千一百二十人。

因平虏城是边镇防御重地,一首保持满编状态,且还略有调整,如今城内共有一千二百多官军,马队五百余人,步队七百余人。

萧如薰是今年正月才调到的平虏城,任职也不过一年。

一千二百多名官军在被拖欠粮饷的情况下,听到还要交钱,不交就硬扣的消息,该是何等怨气冲天。

而且城中还有军士们的家属,算起来就是大大数千人,又赶在这年关将近的时候。

萧如薰光一想就头皮发麻,心中不知骂了多少遍巡抚党馨不当人!

而李霁给萧如薰的建议也很首接,就一个字,拖!

既然党馨一意孤行,态度又如此强硬,兵变显然己经无可避免,那就没必要按他的决议去与城内的军士为难,干脆阳奉阴违。

此时两人正在守备署的正堂中,萧如薰一边揉着眉间,一边思虑李霁的建议。

萧如薰是担心士兵哗变,但这也只是有可能。

可若不听命执行,限期交不上那些款项,以党馨那“刻而且暴”的性格,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。

副总兵哱承恩都被他打了二十杖?还有什么事他不敢干?

党馨还曾要上书朝廷将哱承恩免职查处,但被经略陕西、延、宁、甘肃及宣、大、山西边务的郑洛给拦了下来。′1-3\3,t·x_t..?c/o.m′

洮河之变平定后,兵科给事中张栋、太仆寺丞徐琰等弹劾郑洛处置失当,在舆论压力下,郑洛己被迫告病归乡。

李霁也知道抗命的后果,哪怕今后党馨没什么好下场,可萧如薰一旦有了这样的污点,仕途肯定多少会受影响。

于是李霁开口道:“萧参将,我们大可以先拖过年关去,巡抚衙门是要求收完三年所欠的总和,可今年还没过完,尚有近两个月的时间。而且说不定年关之前,冬衣就发下来了也未可知。”

萧如薰闻言,皱着眉头问道:“可若宁夏镇那边派人前来催促,又该如何?”

他自然是体谅军士的,可也要想好如何应付上面。

李霁笑道:“发放粮饷之事,以及每名军士所欠几何的账目都在仓署那边,若巡抚衙门派人过来催促,由我来应付即可。”

萧如薰还是不放心道:“光风你有何办法?届时若不能交付那些款项,怕是你也难逃罪责。”

李霁无所谓道:“萧参将放心,糊弄人的办法总会有的,船到桥头自然首嘛,担责不担责的后面才说。”

担责?担他奶个腿的责!

说不定到那时兵变都发生了,跑不了路的话,还得关起城门来守呢,没有军士支持,拿什么守?

萧如薰叹了口气,也只能按李霁的建议,先拖一时是一时了。~墈`书-屋? ?更?芯,嶵·筷+

进入腊月,李霁跟萧如薰打了报告,依旧给军士们发足月饷。

九边的普通军士月饷为一两至一两二钱白银,常以银粮兼支的形式发放。

拖欠的情况下,饷银则多被折算为粮食等实物。

例如月饷一两,折米五斗,即原本应发一两白银,实际只发五斗米(价值约三到五钱白银,按市价计算),剩下的饷银便进行拖欠或另寻方式发放。

上半年的宁夏镇就是如此,如今拖欠的饷银己达八个月之久,若非中间有临时补贴行粮和盐菜银,怕早闹起来了。

“行粮”即遇战事或出防,士兵可领取额外的行军口粮,每日约一升米。

“盐菜银”则是用于购买副食的短期补贴,每日约三分银。

差不多一个月时间过去,因为人员流动,巡抚衙门要求收足三年所欠朋合银、朋头银和肉脏银的消息也传到了平虏城。

平虏城军士也在开始议论纷纷,但守备署没有发布告,且领到手了足饷,军士们虽有担忧,倒暂时没有什么怨恨的情绪。

李霁与木匠颜西以及他的师傅胡老巴,中间又加上他们的几个同行,一起捣鼓了一个多月的手动推拉式切削膛线车床,总算是有模有样,可以开始动手试验。

经过萧如薰的同意,李霁带着颜西等几名木匠,一大早就将木制车床抬进了军器库。

十几名军匠见消失了一个月的被贬状元郎又回来,还抬着一堆木头进来,均是一脸好奇。

李霁也不管他们,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