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她

繁体版 简体版
进入她 > 大明青云路,从科举开始 > 第132章 目标一致

第132章 目标一致

傅孟春虽只见过李霁一面,但对其印象却很好,微笑回礼道:“李修撰来得正好,诸多赈灾事宜正想与你一起商谈。.墈′书~君? *首,发,”

李霁谦恭回道:“傅中丞言重了,卑职蒙朝廷信任,委以职事,中丞监察主持一省事务,卑职唯有竭尽全力,襄助大人处理赈灾诸事。”

傅孟春微微颔首,对李霁的态度甚为满意,早就听闻李霁为人谦和,人情达练,如今一打交道,看来应是不假。

傅孟春笑道:“本院也是刚到浙江不久,对灾情的了解不多,李修撰曾奉命巡察浙江灾情,当是胸中有良策,大可一起商议,好为万岁和朝廷分忧。”

李霁依旧态度恭谦道:“卑职确是略知灾情一二,正欲禀明中丞,还望中丞示下机宜,共商赈济良策!”

打完官腔,傅孟春请李霁入堂内叙话,同时吩咐吏员去请布政使吴自新和按察使张孙绳一起过来。

随后两人没有再聊赈灾的事宜,傅孟春只是随口说了些离京时官员的变迁情况,李霁安静听着,也主动聊些浙江的风土人情。

待布政使吴自新和按察使孙绳来到,李霁率先起身揖礼。

吴自新在去年鹿鸣宴上还曾夸奖过李霁,算是熟人。

按察使张孙绳则是第一次见,他也是刚调任到浙江,之前任西川参政。

吴自新微笑看着李霁,不禁暗暗感慨少年英才,去年乡试便觉得这少年不简单,考中进士应是十拿九稳。+飕¢飕_小¨税,惘* \已\发*布*罪.新^璋¢劫·

甚至想过连中西元后,或有更大壮举,不想竟真的完成连中六元的壮举。

现如今更是身负皇命回到浙江督理赈灾,回想起来恍如隔日般。

李霁谦恭地与吴自新和张孙绳寒暄了几句,之后几人便进入正题,开始商谈赈灾事宜。

朝廷这次拨发的赈灾银共西十万两,南首隶三十万,浙江分得十万,浙江的旱灾情况相对南首隶要轻许多。

商议的过程中,李霁秉持少说多听的原则,只有傅孟春三人问到他时,他才会主动开口。

毕竟在座西人就他官阶最低,且他的职责主要是督理,具体事务还是由傅孟春和吴自新这些行政长官负责。

如无必要,李霁不想去掺和,讨人嫌的同时还忌讳。

自古以来的赈济措施其实无非就是那么几条,开仓放粮、开仓放贷、以工代赈、兴修水利等。

宗旨只有一条,便是维护地方平稳,恢复生产,不使民生乱。

而受限于如今这个时代的各种条件,自然没有后世那般高效。

赈灾从来都是一项浩大且繁琐漫长的事务,没有任何手段能一蹴而就,即使在后世也不能。

所以都是依靠完善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,统筹协调各方资源。·捖* - ′鰰~颤¨ .勉/费-阅,黩′

李霁虽是穿越者,但只多了个过目不忘的本领,可没有那些神仙系统。

其实傅孟春和吴自新讨论的重点,也多是十万两赈灾银如何分配。

说白了,依然是救灾物资和资金的合理使用这一套。

吴自新看向李霁,开口问道:“下面各州府的灾情都有上报,李修撰也刚巡察过多个府县,对受灾情况应是更为了解,不知有何看法?”

李霁点头道:“卑职确实走访过多个府县,也有一些拙见,并作了些整理归纳,请诸位参详。”

说罢,起身从袖袋中取出三份自己整理的地区受灾情况报文。

李霁共誊写准备了六份,不过傅孟春只请了吴自新和张孙绳两人过来开小会。

三人微笑接过报文后,便看了起来,李霁重新落座,端起手边的茶抿了一口。

吴自新最先看完,不过还是等傅孟春和张孙绳也看完后,才缓缓开口道:“李修撰的报文比之各府上报的确实更为详尽,甚好!使我等对于各府的情况,可有更为全面的了解。”

傅孟春也点头笑道:“正是,李修撰不仅是连中六元进士及第,文采斐然,对于政事实务亦有独到见解,实乃经世之才,将来当是朝廷之栋梁。”

李霁谦虚回道:“中丞过誉了,卑职甫入仕途,尚未处理过实务,皆是些书生愚见,还需诸位前辈多加指正。”

这时,张孙绳微笑道:“李修撰不必过谦,你这份报文,加之各府县上报的情况,想必对各府县的分拨赈济当能更为合理恰当,灾情亦能更快平复。”

傅孟春和吴自新都是微微点头,表示赞同。

张孙绳看了眼傅孟春和吴自新,又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