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微转头问道:“正是,兄台见过在下?”
那考生指了指李霁手上的照票,微笑道:“在下会稽县陶望龄,与李解元同住一城,解元郎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。”
缴卷后发的照票上,有考生的身份信息,陶望龄看到了李霁的名字。
李霁闻言更是惊讶,原来他便是陶望龄,两人确实都住在绍兴城中,不过从未见过面,不曾想第一次见面却是在京师会试的贡院龙门前。
李霁微笑回道:“陶兄的大名亦是闻名遐迩,在下也早有耳闻,惜无缘得见,想不到你我初次见面,是在这京师贡院。”
陶望龄还欲再开口,一名官员便肃声道:“贡院之内不得交谈!”
李霁和陶望龄便只好乖乖噤声,此时此地确实不宜交谈。
放牌前又有几名考生缴卷后,来到龙门前等候出考场,朱国桢也在其中,两人相视一笑。
终于等到放牌,李霁等人便在一名军士的带领下出了贡院大门。
第一次放牌离开贡院的考生共有七人,其中李霁年龄最小,有三西人都是须发皆己花白的高龄考生。
出了贡院大门,李霁又与陶望龄寒暄了几句,便各自回去休息,在贡院里待了三天两夜,都累得够呛,天气又冷。
李霁与朱国桢结伴回到会馆后,也没有聊关于考试的事,抓紧时间休息,后面还有两场。
接下来后面的两场考试,李霁依旧应付自如。
第二场的考题对所有考生来说都没有什么难度,写诏、诰、表以及判语都做官基础要求。
不过第三场的策问五题,李霁格外上心,因为此次会试总裁许国一向主张官员务实,答好了或许是加分项。
二月十七日,三年一度的春闱大比终于结束,李霁等人考了三场,皆是身心俱疲,不仅要思考答题,在贡院号舍还得挨冻。
有几个同年考完后便相继病倒了,好在李霁这次没有什么意外,只是单纯的累。
休息了好些天,众人的精神头才恢复过来,于是同年们才聚在一起讨论关于会试的事。
如今己经考完,无事可做,只有静待放榜,很难忍得住不去讨论,不过不管如何讨论,最终结果还是得等放榜结果。
后来高攀龙也来了两次会馆找李霁等人相聚,交谈话题也总是离不开会试的考题。
会试结束后,需要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放榜,所以李霁等人便是时常结伴逛京师,用以打发时间。
李霁在前世便想到这个华夏的政治中心游览一番,如今更是原汁原味的大明京师,恢弘大气,气势磅礴。
帝都就是帝都,此中氛围是别处无法比拟的。
李霁每日各处赏玩,不亦乐乎,一时竟将会试放榜之事抛诸脑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