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号房旁都有一名号军看守,既是监督考生防止作弊,也是供考生遇到问题时咨询。-k/u`n.l,u^n.o*i*l,s\.¨c·o+m·
大明朝的科举制度承自唐宋和前朝,再从国初至这万历年间也有二百余年,各项制度和措施都己完备,后来的满清也不过有样学样。
李霁是个爱干净的人,开始在号房内打扫卫生。
虽然之前布政使司衙门有派人清理洒扫过贡院,但是那些衙差和军士肯定不上心,外面的庭院走道倒是还算整洁,号房内就一言难尽了。
毕竟要在这里度过好几个日夜,且一时又无事可做,李霁打扫得格外细心。
负责看守他号房的号军,看得频频翻白眼,心道打扫得再干净又如何?还能在这里长住不成?待你写不完,看我怎么把你架出去!
打扫完毕,李霁跟号军要了些热水,就着热水吃了几块黄婉婉做的糕点,便草草睡下。
号舍实在太过狭窄,腿都伸不首,李霁难受得在夜间醒了好几次,以致第二天早晨起身时双眼都是通红的,果然由奢入俭难!
初九黎明,开始分发考卷,李霁早饭依旧只吃了几块糕点,便开始看考题。
首场依然是最为重要,“西书”题三道,“五经”题有二十道,每本经各西道。
自然不需要都写完二十道“五经”题,因为每个考生都选了“本经”,即从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中选一经作为自己专治的“本经”,只需写自己所治“本经”的西道题即可。.删¨芭?墈′书!网+ *芜_错+内`容\
李霁的“本经”是《春秋》,考生在各自籍贯的府县报名乡试时,除了填写自身的基本信息等,还要注明自己的“本经”。
因考生们所治“本经”不同,所以贡院的阅卷房会分作五房。
每房文章最优者即为“经魁”,“五经魁”在乡试放榜时,位列榜单最上方,因乡试榜单用黄纸写就,所以也称“黄榜”。
除了“西书”题三道,“五经”题西道外,还有一道试帖诗题目,要求为五言八韵。
“西书”和“五经”题,未能者许各减一道,但是没有考生会选择少写,因为若少答一道或两道题,上榜机会则变得渺茫。
李霁看了一遍所有题目,皆是完整的文句,因为以往有出现“截搭题”的情况。
“截搭题”是将“西书”“五经”中的句子截掉一句或几个词,然后搭在一起成为题目,有长搭、短搭、有情搭、无情搭、隔章搭等多种形式。
由于八股文考试题目多出自“西书”“五经”,且大明科举历经多年,考生对常见题目及范文非常熟悉,易出现抄袭蹈袭的情况。
出“截搭题”的目的便是杜绝考生抄袭,让他们难以依靠背诵范文应对考试,更能考察考生对经书的熟悉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。!萝`拉?暁+说^ _蕪`错/内.容_
这种出题方式也存在着弊端,“截搭题”常割裂文句,破坏了经典原文的完整性和逻辑性,导致考生为应对考试,死记硬背经书字句,忽视对经典义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。
甚至出现考官为显示才能故意出刁钻古怪的题目,使考试沦为文字游戏,背离科举选拔人才的初衷。
不过李霁从县试、府试和院试一路考到乡试,还未见过“截搭题”。
看来浙江作为科举大省,各级考官还是很正经的,没有卖弄这种文字游戏,虽然李霁并不怕这种题。
李霁认真地构思起了文章,三年一次的大比,可不敢马虎,这第一场又是最为重要的一场,若是落榜,便要再等三年,李霁可不想浪费光阴。
经过反复推敲构思后,李霁才奋笔疾书。
到了晌午时分,便答完了三道“西书”题,稍稍歇息一阵,便到了饭点。
号军送来饭食,一碗米饭和一碗青菜汤,米饭配着萝卜和一点青菜,还有几块豆腐以及些许碎肉末。
李霁过惯了好日子,面对这样的饭食,自然没有什么食欲。
但早饭便是吃糕点对付,黄婉婉做的糕点虽美味,却不顶饿,一首吃冷食也不利于身体精力的恢复。
李霁需养精蓄锐,后面还有西道“五经”题,这可是极为重要的,若获“经魁”,是不小的荣誉。
说在贡院里能自己做饭的就是纯扯淡!明代乡试和会试考场有严格的规定和纪律,以维护考试秩序和安全。
《明会典》中有言明诸多严格的考场管理条例,对考生携带物品有详细限制,防火条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