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良干又反复读了几遍,心中暗暗赞叹,于是开怀地高声道:“诸位,我们绍兴府果然是人杰地灵,文才辈出,今日出了一佳作,请大家一起品鉴。?c¢q·w_a?n′j′i^a¨.!c\o`m-”
萧良干富含情感地读起了那首诗,台下众人凝神倾听。
众人听完后,又在心中反复默读了几遍,不少人也发出声声赞叹!
李霁并不意外,能流传到后世几百年的诗词,当然是大浪淘沙后的上佳之作。
会稽县令周钜华,揖礼笑问道:“知府大人,此等佳作不知是哪位学子所作?”
他在心里己经觉得是陶崇道所作,因为他素有才名。
山阴县令吴南远也问道:“此诗情感真挚,不可多得,不知是悼念何人,知府大人不如让他出来,让下官等认识一下。”
吴南远当然也希望是山阴县的学子所作,这可是知府大人都称赞的佳作。
且吴南远本人便喜好诗词,是真想看看是何人所作。
萧良干也不卖关子,笑道:“作出此诗的乃是明义社学的学生,李霁!”
众人都是一脸茫然,李霁?怎么以前都没听说过?
在场下的李维听到这首诗是李霁写的后,震惊得目瞪口呆。
而李朗和李枫两兄弟的表情,则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。
徐夫子听到李霁的名字,也惊讶了一下,之后便笑容满面。*秒+蟑,结~暁\税_旺~ `已_发~布′蕞¨歆`蟑,結·
同样笑容满面的当然还有山阴县令吴南远,明义社学的学生,那就是我山阴县的学子。
而会稽县令周钜华则心里好一阵失落,暗叹可惜!
萧良干又笑着高声道:“明义社学李霁,上前来。”
李霁闻言,绕过身前书桌,不疾不徐地往殿阶方向走去。
这时众人才看清了李霁的相貌,第一印象便是这少年生得好生俊朗!
场下三百多名社学学生恨不得把李霁拖下来,自己走上去。
此刻对他既羡慕又嫉妒,因为都知道他仅凭这首诗作,就己经在知府大人和县令老爷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。
不管今日社学比拼结果如何,他李霁己然是赢家,现在还被知府大人叫上前去问话。
李霁只在殿阶前的阶梯站定,然后淡定从容地向知府萧良干揖礼,恭声道:“学生李霁,见过知府大人。”
随后微微转身,又向在左前方的山阴县令吴南远也恭声道:“见过县令大人。”
吴南远面带笑容,微微颔首,心中暗暗赞叹此子不凡!
在知府大人和众多官员面前,竟依然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气度,举止有礼得体。
萧良干笑着向李霁问道:“李霁,你这首诗写得极好,诗中悼念的是何人,可否告诉本府?”
李霁恭声回道:“回知府大人,此诗乃是为悼念学生己故多年的母亲。/我?得.书¢城~ ?埂+辛¨蕞¢筷¢学生的母亲在我五岁时便早逝,我己不大记得母亲的容貌,但在学生印象中,母亲的容貌是极美的。”
说完,李霁又默默地在心里说了一句,对不起了,金夫人。
众人纷纷点头,原来如此!
从后面两句“美人自古如名将,不许人间见白头”都知道是悼念一名女子,却不知是谁,这时才知道是作者早逝的母亲。
而且李霁说自己母亲的容貌极美,那肯定是真的,没人怀疑,因为李霁的相貌就异常的俊朗,那他的母亲的容貌岂能差了?
在场众人也更加深刻体会到后面这句诗的深意与精髓,看着站在场上风度翩翩的李霁,脑海中不禁勾勒想象出了一名面容绝美的年轻女子。
可惜却在大好年华时香消玉殒,最后只得无奈地用诗中那句“不许人间见白头”来叹息。
不少人再回味这首诗,脸上竟都情不自禁地露出凄然神色。
不远处的李维此刻脸色复杂,心情也五味杂陈,有懊悔?有愧疚?最后低头不敢看李霁。
李霁愣没想到自己这具身体的相貌和编的理由,竟然能给自己‘抄’的诗有所加成。
萧良干在心中不禁又默读了两遍这首诗,发现心底的叹息更加无奈,于是微微颔首开口道:“原来如此,由此可知你乃至孝之人,日后需更加勤学用功,方好告慰你早逝的母亲。”
李霁恭声回道:“学生谨记,在西岁时母亲便教我识字、写字,所以亡母乃是学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,学生必不会辜负她生前的期许。”
萧良干闻言高声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