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哭,有人甚至掏出藏了半年的威士忌,在满是油污的操作台上碰杯庆祝,酒水与汗水混在一起,滴落在地面。
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地下核武库,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氛围。
武器物理学家们穿着厚重的防辐射服,在铅制隔离舱内进行核弹头小型化实验。老教授威廉姆斯戴着特制手套,小心翼翼地将钚-239核心嵌入导弹战斗部,每一个动作都精确到毫秒:"记住,这玩意儿的当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20倍。"他的助手在记录数据时,手不受控制地颤抖,防护面罩下的呼吸急促而沉重——这个能瞬间毁灭一座城市的"玩具",即将成为M国新的战略威慑底牌。
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被照得亮如白昼。代号"雷霆之怒I"的地对地导弹矗立在发射架上,尾焰喷口泛着幽幽蓝光,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。
总统通过保密频道亲自下达指令:"让全世界看看,谁才是战争规则的制定者!
"随着倒计时归零,导弹拖着橘红色尾焰首冲云霄,震耳欲聋的轰鸣让方圆十公里的玻璃全部震碎。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,实时数据疯狂跳动:"速度突破5马赫...进入大气层外轨道...启动末端机动!"当导弹以近乎垂首的角度砸向太平洋上的靶标,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,冲击波在海面上掀起30米高的巨浪,测试岛屿瞬间被夷为平地。现场的将军们激动得拥抱在一起,哈里斯部长对着电话嘶吼:"把录像传给五角大楼,再转发给中国驻联合国大使!"
消息传回华盛顿,五角大楼的庆功宴持续到天亮。香槟酒瓶不断被打开,哈里斯部长举着酒杯站在作战地图前,醉意朦胧地大笑:"从现在起,他们的任何军事基地都在我们的打击范围内!"但技术顾问的提醒让气氛骤然紧张:"部长先生,我们的反导系统对这种高速导弹的拦截成功率不足20%。"哈里斯的笑容僵在脸上,手中的香槟酒缓缓溢出杯沿,在地毯上晕开深色的痕迹。
莫斯科红场的克里姆林宫内,苏联高层紧急召开闭门会议。国防部长拍着桌子怒吼,茶杯被震落在地摔得粉碎:"M国这是在玩火!启动'橡皮套鞋'反导系统,进入最高戒备状态!"而在欧洲,北约各国连夜召开紧急峰会。
比利时首相看着卫星照片,手指微微发抖:"这东西落在布鲁塞尔,整个欧盟议会大厦都会蒸发。"会议室内,各国代表争论不休,有人提议加强军事同盟,有人主张展开外交谈判,激烈的争吵声几乎掀翻屋顶。
北京西郊的地下指挥中心,贵华润盯着M国导弹试射的录像,脸色阴沉得可怕。他抓起红色电话机,声音低沉而坚定:"通知所有军工单位,启动'长城盾牌'反导工程。告诉导弹研究院,我们的东风系列必须更快、更强!"窗外,新年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,绚丽的光芒透过指挥中心的防爆玻璃,在满是作战地图和数据报表的墙壁上投下斑驳光影,却无法驱散会议室里凝重的气氛。
在这场不见硝烟的军备竞赛中,无数人的命运被改写。休斯敦航天中心的技术员艾米丽在连续工作120小时后,晕倒在装配线上,头重重磕在导弹外壳上,鲜血染红了尚未完工的弹体。当同事发现她时,她的手指还保持着操作仪器的姿势。阿拉斯加发射基地的士兵罗伯特在调试设备时遭遇暴风雪,为了保护关键数据,他将笔记本塞进贴身处,自己却被冻成冰雕。
当搜救队发现他时,僵硬的手指仍死死攥着设备开关,脸上还带着未完成任务的不甘。最令人心碎的是艾琳·周,在导弹试射成功的当天,她接到了母亲离世的消息。实验室的庆功宴上,她独自躲在卫生间,对着手机里母亲的照片轻声啜泣:"妈,我做到了...可你为什么不等我..."泪水滴落在照片上,模糊了母亲最后的笑脸。
晨光再次照亮大地时,M国的新型地对地导弹己经开始量产。
巨大的运输车队载着导弹驶向各个军事基地,轮胎碾压地面的声音沉闷而规律,如同死神的脚步在大地上回响。而在地球的另一端,无数科研人员和战士正在黑暗中蛰伏,他们的眼睛里燃烧着不屈的火焰,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更残酷的较量。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科技战争,才刚刚拉开最血腥的帷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