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5章 银角银蟾旧事
后来,时光流转。¢n′e-w!t¢i^a′n.x_i!.!o·r-g·
于凡尘之间,东华帝君转世为人,投了下界的一户吕姓人家,名为“吕洞宾”。
吕洞宾生得眉清目秀,且才华横溢,然却深陷红尘执念之中,一心求取那功名利禄之事,沉溺其间,不可自拔。
其日夜苦读经史,焚膏继晷,只盼有朝一日,能金榜题名,光耀门楣,显亲扬名。
一日,被太上老君贬下凡的“牧牛童子”——钟离权,在下界寻觅多时,终于寻得吕洞宾,遂以道门法术之“黄粱一梦”点化于他。
在那梦境之中,吕洞宾梦见自己进京赶考,一路披荆斩棘,文采斐然,终得状元及第。
此后,他娶娇妻,育麟儿,官至宰辅,位极人臣,享尽人间荣华富贵,煊赫一时。
然世事无常,福祸相依。
未料其偶犯重罪,朝廷震怒,抄没家产,妻离子散,形单影只,落得个凄凉惨淡之境。
忽而梦醒,吕洞宾只觉恍若隔世,如梦初觉。
再观锅中黄粱,尚未熟透,方知此梦之虚幻,人生之无常。
这便是道门的“黄粱一梦”之奇术也。
在梦中,吕洞宾历经了人生的起起落落、悲欢离合,看透了世间的繁华与虚幻。
他从梦中醒来,心中豁然开朗,感悟道:
“五十载春秋,不过弹指一挥间,得之何喜,失之何悲?”
“功名利禄,犹如过眼云烟,转瞬即逝,不可久持。”
“唯有求仙问道,探寻长生不老之法,这才是长长久久之道啊!”
于是。
吕洞宾放下了红尘执念,最终拜“太上老君的牧牛童子”,即钟离权为师,随其远游四方,潜心求仙问道。
后来,牡丹仙子亦下凡尘,与东华帝君转世之纯阳真人吕洞宾再续前缘,演绎一段仙凡佳话。
其是为“吕洞宾三戏白牡丹”之传说。
……
再说那海外散仙之中,又有那赤脚大仙之弟“披发大仙”,即道门八仙之“蓝采和”的前世。
他性本疏狂,不循正道修行之规,反而时常喜欢用仙术搞一下恶作剧,肆意捉弄凡尘中人,搅得世间不得安宁……
此等海外散仙,非天庭正职之属,行事无拘无束,逍遥自在,尤喜游戏人间。
比如某日。
披发大仙忽生顽念,暗施仙法于某地县令。
霎时,县令于公堂之上,竟化为一头老母猪,惊堂木亦幻作会鸣之木鱼,声声敲击,震得众人魂飞魄散,惊惶失措。
衙役、兵勇手持水火棍,乱作一团,追打着这个“猪妖县令”,整个县城乱作一团。
那盗匪趁机劫掠此地各处粮仓,又逢此地大旱,致使该地粮荒四起,饿殍遍野,甚至有易子而食之惨状,令人痛心疾首。
又有一日,披发大仙行至汴河,见船夫们劳作艰辛,面露苦色,不是很快乐,顿心生怜悯之意,遂决定给他们找点乐子。
然其怜悯之法,却令人啼笑皆非。
他竟施仙法令船夫们集体跳起盘鼓舞,让他们快乐歌舞。
然十数艘商船顿时失控,如无头苍蝇般撞向礁石,沉入河底。
船主们哭天抢地,孩童趴在沉船边,哭喊着捞爹娘的尸体。
那场景,凄惨至极,令人肝肠寸断。
更有甚者。
披发大仙曾对一城池施以迷魂阵。/x?i`n_k′a!n-s′h!u?w,u..*c^o,m_
凡人入内,便如坠迷雾,转圈不止,难以脱身。
屠夫绕了三日,方得归家,却见猪肉已生蛆虫,无法售卖。
新娘子坐轿,竟绕至城外破庙,与破庙内的乞丐拜了天地,入了洞房。
独留新郎空守洞房,泪洒青衫,悲愤交加。
如此种种恶作剧,数不胜数……
而那披发大仙,却嬉皮笑脸,满不在意,振振有词道:
“我这是给他们这平淡的人生添些乐子,何错之有?”
赤脚大仙闻之,怒其不争,遂禀明玉帝,请旨惩处,来了一个“大义灭亲”。
玉帝震怒,令赤脚大仙监刑,将这“披发大仙”这个顽仙贬入凡尘,历经生老病死四劫,尝尽人间八苦,以磨其性,砺其志,望其能改过自新,重归正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