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这么快的速度。
看来,老朱是亲耳听到后觉得非常满意,这才给出这样的赏赐。!7!6\k+s′./n¨e?t\
刚想到这一点时,胡大老爷心里还有些紧张。
心慌什么?他讲课毫无问题!
不仅是在教皇子们真正的本领,对大明也是认可和支持的。
而且,尽管他在**皇子们私下谋划事情。
但这些事情对大明的益处显而易见。
()
------------
这节课结束了,“学生家长”的奖励也拿到了。
自然要休息几天!
没错!
胡大老爷又闲下来了!
在别人看来,这种行为似乎不太尊重老朱。
毕竟刚拿到老朱给的玉如意赏赐,转身就躲在家里享清福。
这多少显得不太把老朱放在眼里。
可胡大老爷根本不在乎!
他清楚得很,这样做才最稳妥。
要是天天往宫里跑,还跟皇子们打得火热,那才是找死。
前几天从香满天带回的两个异域女子,在融入其他姬妾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。
不过归根结底,胡大老爷就是懒得动弹。
没错!
虽然胡大老爷事先没准备教案,上课时没讲义,下课后也没布置太多作业;
干脆就不出门了。
虽然只上了短短一个多时辰的课;
朱元璋从大本堂回来后,怕忘记,赶紧记了下来。
教坊司一直在等他签字画押,还有花魁等着他的指导。
虽然学生只有十多个不敢多说话的小家伙;
胡大老爷自是欢喜,可朱元璋看着手中整理好的“讲义”,眉头紧锁陷入沉思。
这类关乎后宫姬妾团结的大事,胡大老爷怎能不上心?
再说,他现在还在礼部领俸禄呢。
天天围着娇艳的**转,胡大老爷的日子过得实在惬意。
不过……
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胡大老爷确实累了。
近两天,他只要有空闲就手不离书,反复温习琢磨。
不去看看怎么行?
而且,既然收下了香满天两位异域女子的厚礼,总得给人家几分薄面吧?
要是不去帮花魁把关,替香满天撑场面,岂不显得胡大老爷不够仗义?
所以非去不可!
教坊司、府邸、香满天……
毕竟,他的身份和名声,若与某位皇子有所牵连,将来可能真的会惹出麻烦。
朱元璋对周边番邦的情况虽不甚了解,但也略知一二。
他越看越觉得胡大老爷讲的东西深奥。
这些都是胡大老爷上次授课的内容。
与其日后等着朱元璋防备忌惮,不如一开始就妥善处理好这些麻烦。
无论名义还是实际,大明都是当世最强的**上国。
周边小国如果不及时朝贡,恐怕会被惩戒。
因此,经过这一番考量,朱元璋大致清楚了状况。
之前没太在意,因为在他看来,除了中原大地,其他地方都是荒芜之地,不值得重视。
朱元璋听完胡惟庸的话,内心久久无法平复。
胡惟庸的观点背后,隐藏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。
在他看来,决定的事情,就一定要执行。
然而,胡惟庸与朱元璋以及大明其他大臣的不同之处在于,他对国与国的关系有着极为透彻的理解。
没有所谓的仁义道德,也不存在什么礼尚往来,国家之间只有***的利益。
你的国家富裕、土地肥沃,那好,最终都会成为我的囊中之物。
这种思想简直到了极致。
若是这话传到其他朝臣耳中,必定会有人指责胡惟庸失了体面。
但朱元璋却认为这做法无可挑剔。
我们驱逐外族、复兴中华,本身就是上国。
你那里有好东西,我们看中了,你不给的话,难道不该直接派兵取来?
想想胡惟庸说的那些话,一年三熟的土地,肥沃的耕地,这样的宝地怎能不拿下?要是后世子孙没有这份魄力,岂不是愧对我们开创的基业?
不过,朱元璋随即想起瓦剌和鞑靼这两个劲敌。
胡惟庸一直强调要防范的敌人,朱元璋不可能忽视。
更何况,大明的江山是从元朝手中夺取的,中原百姓被元朝欺压百年,早已深恶